全国最好的麻辣烫加盟(吉阿婆麻辣烫加盟价格表)

如今麻辣烫的品类已经形成了两足鼎立的局面,肖恩麻辣烫和杨国福麻辣烫两大巨头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继两大巨头之后,很多麻辣烫新秀也在崛起。然而,成为下一个杨国福或肖恩甚至超越他们并不容易。麻辣烫品牌应该如何突围?

文章亮点:

1.麻辣烫的前世类别,以及它与东北人的关系。

2.麻辣烫为什么会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

3.麻辣烫品类发展有哪些瓶颈?

4.创业者在这个领域有哪些突破?

图片[1]-全国最好的麻辣烫加盟(吉阿婆麻辣烫加盟价格表)-华夏美食网

天冷的时候,一碗麻辣香辣的麻辣烫,会让你汗流浃背,味道“凉凉”的。相关数据显示,10月份,在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南京等地,麻辣烫已占据美食消费热度榜前列。

但《观察家报》发现,在麻辣烫领域,除了杨国福和肖恩两位来自哈尔滨的大神拥有5000多家门店外,并没有其他品牌的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

起源于四川的麻辣烫为什么会被东北人统治?原本不起眼,人均收入10到20元的路边摊品类,怎么可能孕育出年收入几十亿的连锁大牛?为什么品牌新秀在杨国福和肖恩之外很难突破?麻辣烫品类未来趋势如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麻辣烫江湖。

一个

麻辣烫品类概况

起源于四川,却被东北人发扬光大。

麻辣烫,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烫为烹饪方法的麻辣小吃。它发源于岷江之滨的四川省乐山市牛华镇。它最初是由船夫和纤夫创造的。他们在拉纤维的时候,就在河边支起石头和瓦罐,就地取材,加入海椒、花椒等香料,涮着吃。这种吃法不仅可以驱寒祛湿。

因为简单,这种吃法很快就沿河流传开来。看到商机,码头上的小贩们把菜和灶都改造了,放在载重两端,边走边喊。河边和桥头卖劳力的人成了挑担小贩的常客。后来,麻辣烫逐渐从河边被带到岸边。

早期正宗的麻辣烫是把肉和菜串在竹签上,放在滚烫的红汤中煮。吃的时候,把食材从竹签上刷下来,放在碗里。现在省去了这一步,店家直接把食客挑选的食材煮熟,盛在碗里。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一下麻辣烫、川渝、冒菜、火锅的区别。事实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家族。麻辣烫是川渝和冒菜的前身,川渝和火锅是孪生兄弟。冒菜也是一个人版的火锅。他们的关系可以用不断,混乱来形容。

观察者君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出了麻辣烫、火锅、冒菜的区分图,这张图从是否带汤、是否带标签、烹饪方法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很懂川菜和重庆菜的人,一般人真的分辨不出来。这也是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每个细分品类都有自己的粉丝,有自己的生存土壤。

回到麻辣烫这个范畴,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1.2015-2017年是品类的高峰期,2020年开始进入平稳期。

和很多其他特色小吃的发展一样,传统麻辣烫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地摊到地摊再到店面的经营过程。观察君的分析后发现,麻辣烫的进化是以市场为中心,在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下不断进化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摊式麻辣烫因为工艺简单,菜品品种和口味单一,就餐环境差,只有菜没有汤,甚至食品安全都成了问题。渐渐地,这些地摊式的麻辣烫经营者逐渐被勇于变革的经营者所取代。相应的,一批环境好、口味丰富、服务到位的麻辣烫新店也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麻辣烫的产品形态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比如锅底从红汤变成了骨头汤,大锅炖改成了小锅,根据选择的重量串串卖。同时品类也越来越细分,有碗装麻辣烫、砂锅麻辣烫、火锅麻辣烫、串烧麻辣烫、麻辣拌、麻辣烫面等等。

纵观整个麻辣烫行业的发展过程,观察君发现,从2008年开始,麻辣烫品类进入品牌竞争阶段。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是品类的爆发期。从百度搜索指数的走势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头部品牌的快速发展,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麻辣烫品类的规模化趋势越来越强。

△来源:百度指数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全国麻辣烫相关企业17.4万家,今年新注册企业2.9万家,较往年明显放缓。从下图可以看出,2018-2019年,麻辣烫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连续两年超过4万家,年注册量十年增长7倍。2020年开始进入稳定期,全品类热度开始逐渐降温。

同时,根据《中国食品饮料品类及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仍在运营的麻辣烫品牌中,有60%是在过去十年间创立的,其中2014-2018年五年间占比最大,达到39.8%,2015年占比达到顶峰,为11.3%。

2018年后,麻辣烫的新品牌数量明显开始下降,2020年降至0.3%,为近十年来最低。麻辣烫市场创业热情略显低迷,新品牌越来越少。

但是,永远不能否认,麻辣烫曾经风靡一时,但它的幕后推手不是川渝人,而是一群东北人。

2.麻辣烫品类繁荣的背后,东北人在幕后。

虽然是正宗的川味,但江湖上盛传是东北人统治了麻辣烫江湖。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时候麻辣烫开始从川渝传到全国各地,当然东北也不例外,但是味道还是比较辣的。事实上,它不适合不能吃辣的东北人。后来东北人把麻辣烫的口味改造成了更通用的。这是麻辣汤灿在东北生存的根本原因。

勾兑骨汤代替红汤,减少了辣味和油腻,加上北方人只爱吃的灵魂芝麻酱,芝麻酱带来的热量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北方补充能量。就这样,麻辣烫风靡东北。

杨国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将牛骨汤融入锅底,加入全脂奶粉和冰糖,最终做出了咸中带甜的乳白色汤,让麻辣烫不仅能吃还能喝汤,彻底颠覆了四川麻辣烫。

其次,品类的兴起与当时的东北背景有很大关系。麻辣烫和米粉、沙县小吃一样,诞生于90年代。当时东北大量工人下岗,走上街头,最终选择了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的餐饮项目进行再就业。麻辣烫的品类操作简单,价格实惠,适合寒冷的北方,所以麻辣烫自然成为了很多东北创业者的首选。

△ Sean麻辣烫店,红饭品牌研究院拍摄。

而且借助产业集群,麻辣烫走向了全国。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制造商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的,在地理上集中、互动的群体。

比如全国85%的打印店来自湖南新化,全国80%的民营医院来自莆田系,全国90%以上的鸡公煲店老板来自莆田,把包子、汤包做成全国连锁的都是安徽安庆怀宁县人。

把麻辣烫开成大连锁的人大多来自人口不到58万的哈尔滨宾县。除了杨国福和西恩,还有郝跃麻辣烫、马玉涛麻辣烫、宏兴源麻辣烫等品牌,而且据说这些麻辣烫连锁品牌或多或少都和杨国福有关系。

在这三大推动力的帮助下,麻辣烫开始在东北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麻辣烫店开了起来。随后,东北人把麻辣烫开到了全国,杨国福和肖恩是该品类最强的两个头部品牌。

2

麻辣烫的市场格局

双寡头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马太效应明显。

杨国福和张亮有多强?到2021年10月,杨国福有5800+家店,西恩有5400+家店,加起来有11000+家店,几乎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进入国内市场33年的连锁巨头肯德基,单个品牌门店数量已经超过麦当劳。

除了他们,没有一家品牌店超过1000家。观察君整理了一份全国麻辣烫门店数量前20的品牌名单,如下图,从中可以清晰窥探麻辣烫江湖的市场格局。

毫无疑问,“张旸”占据了麻辣烫品类的绝对优势,形成了霸主的格局。品牌店高度集中的背后还有一个事实:麻辣烫市场规模已过千亿,但连锁率不高。《中国餐饮品类及品牌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拥有5-49家门店的品牌比例为55.4%,而拥有500家以上门店的品牌比例仅为6.9%。

可见,麻辣烫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市场格局已定,基本呈现三大阵营:

首先是杨国福和肖恩的大牌店,约占全国门店总数的三十分之一;二是除“张旸”外的其他品牌连锁店,规模与“张旸”明显不同;第三是大量的小分散的夫妻老婆店和小创业店,几乎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门店和新品牌的分布区域来看,麻辣烫市场结构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东北地区诞生的麻辣烫品牌最多,占全国门店的30%。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地区的麻辣烫企业和门店数量最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1万家麻辣烫相关企业,东三省相关企业总数占全国的29%,其中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以3.65万家和3.68万家位居全国前两位。

从上面的top20榜单可以看出,出生地一栏,哈尔滨出现的频率最高,不用说杨国福和肖恩,还有来自黑龙江的川天骄麻辣烫、马玉涛麻辣烫,来自哈尔滨的唐火功夫麻辣烫、修海府麻辣烫、鑫龙府麻辣烫。

除了东北三省,内蒙古麻辣烫的成长也很出乎意料。去年(截至2020年8月11日)相关企业数量为8000家,今年达到2.23万家,相当于一年内新增1.43万家麻辣烫相关企业,增长率为178%。去年没有登上地区分布前10的榜单,今年突然跻身前三。与此同时,安徽以1.2万的数量跌出前十。

2,品牌菜鸟难以突破,与掌门人差距明显。

这几年诞生了很多新的麻辣烫连锁品牌,并不都起源于东北,但利用差异化定位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最受欢迎的是2017年成立的上海妹子麻辣烫。三年多时间,以700+门店规模位列麻辣烫品类第三。还有上海的小满椒麻辣烫,专注外卖领域,获得番茄资本、唯一基金、启赋资本等多轮融资,成为上海麻辣烫O2O第一品牌。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其单个外卖店月销售额高达3200+,而杨国福和肖恩的月销售额仅为1800左右。

小姑姐对麻辣烫的创新定位也是一炮而红,门店发展迅速。去年年底只有300+店,现在已经增长到500+店。

后面还有一批后起之秀,江苏的王贵仁,专注于细分的砂锅麻辣烫,也成了“诸侯”,在江苏、安徽做得不错。此外,还有杭州的吉阿婆麻辣烫、武汉的许继麻辣烫、重庆的春林麻辣烫、厦门的亲爱的麻辣烫。然而,这些品牌新秀与杨国福和肖恩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麻辣烫市场痛点

品类发展遇到瓶颈,供应链制约大,失败率高。

麻辣烫品类是如何形成“双寡头”市场格局的?为什么新品牌很难突破?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范畴本身的束缚。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把麻辣烫归入小吃快餐范畴,尤其是标准面,还远远没有达到天花板。

第一,马太效应。

头部品牌在风口期抢占先机,手握优质资源、供应链、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强者总是强者,腰部以下的品牌很难突围。尤其是缺乏品牌意识的小微店铺,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更难生存。

其次,供应链的难度制约了品类的发展。

麻辣烫看门槛低,谁都可以做。实际上后续操作难度大,对供应链有很多要求和挑战。虽然类似于火锅的供应链,但具体操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sku比火锅多很多,平均120种,很难形成质量链。

目前麻辣烫行业的供应链主要可以通过汤料、底料、酱料来规范。冻品产品,客单价有限,难以支撑高昂的物流成本,尤其是品牌规模小的时候。所以冻品质量是不可控的,这种现象在加盟品牌中尤为普遍。同时,干货和新鲜蔬菜由于当地饮食习惯和季节差异,通常由加盟商在当地采购,产品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2018年杨国福投资4亿元在成都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工厂,至少可以满足12000家加盟店的调料需求。但这是建立在它拥有上千家门店并达到相应规模的基础上的。对于其他零散的小品牌来说,供应链板块往往成为最大的难点。

第三,客单价低,难以突破。

麻辣烫的品类基因是食材丰富,好吃又实惠,因为很难从街边小摊走高端路线,很难真正突破单价。如下图,观察君整理了全国各地麻辣烫代表品牌的人均消费价格,基本都在19-25元之间,可见25元是个不小的关口。

客单价低意味着利润低,品类发展必然受限。比如装修费用上不去,导致店面形象低端,产品卖不出高价,更不用说好的食材了,所以人均会更低,进入恶性循环。

第四,加盟店失败率高。

从全国各地的麻辣烫品牌来看,大部分品牌都是以加盟的方式攻城略地,但加盟的管理难度较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麻辣烫的根本瓶颈在于连锁经营的难度,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低,比如经营的标准化、sku的统一化、口味的区域化等。就连头部麻辣烫品牌的加盟商也是层次不一,有的还“一盘散沙”,更别说那些小加盟商了。

观察君在整理麻辣烫门店top20榜单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红饭品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这20个品牌中,几乎有一半的门店比一年前有所减少。比如川天椒麻辣烫,一年前2020年11月是700+店,现在只有500+店;妹子,一年前800+,现在700+;一年前有400+的家庭,现在有200+的家庭。

所以,麻辣烫表面上看起来接地气,受众广,背后却是难以连锁和品牌化。

五是“品牌化”意识不强。

很多麻辣烫品牌看似有几百家店,却连一个官方微信微博账号都没有。他们开大众点评,没有统一的logo和店头图。连名字都乱七八糟,不规范,真假难辨。观察君的朋友,一位资深东北餐饮人用“神奇”来形容这种情况。他告诉我,东北很多餐饮企业都不注重品牌,更不用说广告了。他们连平面设计都没有,都是在印刷厂做。

你以为几百家店的品牌都有供应链系统,但一般都是电话订购。“我服务过的一个客户是一家护发素厂。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我注册了一个品牌开了一家炸鸡店。最初的经销商跟踪了他。因此,人们现在拥有100多家商店。”

东北的麻辣烫加盟商主要靠卖汤底料赚钱。品牌发展的重点除了发展加盟商,就是卖货。他们希望加盟商过得好。通常营销活动最多的是“订单返利”(订单越多返利越多),所以不太注重品牌升级。此外,麻辣烫的“夫妻店”和小散户占绝大多数,这导致整个品类的品牌相对落后。

但是,也有一个新的现象值得关注。虽然在微信官方账号等平台上看不到麻辣烫品牌,但在Tik Tok等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一些品牌活跃。知名餐饮品牌策划人白墨透露,目前很多麻辣烫品牌都将传播阵地转移到了Tik Tok、Aauto faster等短视频平台,在招商加盟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六,资本不看好。

香颂资本的沈梦曾表示:“相比海底捞,定位低端的麻辣烫还是很难获得资本的青睐,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麻辣烫的规模和品牌早已被验证,但资本市场并不看好这一品类,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如以上分析所示,加盟模式下管理难度大,食材自采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就连杨国福这样的头部品牌也经常举报加盟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业内人士说是麻辣烫的“三宗罪”。

很多麻辣烫加盟品牌也受到加盟体系财务不透明和税收问题的限制。目前只有两个麻辣烫品牌获得资本融资。其中一家是福客麻辣烫,是2008年在深圳成立的直营麻辣烫品牌。在各大购物中心开设了近40家直营店。2017年获得弘毅投资旗下百富控股数千万B轮融资。另一家是小曼辣椒麻辣烫,获得三轮融资,但目前只有100多家店。

虽然麻辣烫品类是个不错的赛道,但整体来看,麻辣烫行业短期内登陆资本市场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麻辣烫品类走向

品类更加细分,车型和产品差异化的品牌才会有未来。

在讨论麻辣烫品类的消费趋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麻辣烫的消费画像。因为麻辣烫的特点,喜欢麻辣烫的人多为年轻人,女性多于男性。

百度指数数据显示,搜索麻辣烫的女性多于男性,30-3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多,约占38%。

△麻辣烫消费者画像,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从美团点评的相关数据来看,目前麻辣烫客户的年龄层以90后和95后消费者为主,占比分别为25.2%和37.8%。这些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和体验,更注重就餐环境、食物质量和口味。老的麻辣烫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专注于差异化、细分化的麻辣烫品牌才是趋势。

再看看市场上的新兴品牌新秀,看看他们在“前线大战”中做对了什么,这也代表了整个麻辣烫品类的升级方向。

1.专注外卖,寻找新的增长点。

代表品牌:解蜜小满角

麻辣烫品类相对成熟,头部品牌强。后来者如何突围?小满椒创始人郭柏楠在五年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以卖为起点,因为他认为外卖是餐饮的重要渠道趋势,麻辣烫适合做外卖。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简化菜单、以麻辣为主、增加多元化产品等,他成功找到了麻辣的新蓝海,成为了该品类的“点单王”。

2019年,小满椒月均订单5105单,成为麻辣烫线上外卖全国第一。当时只有64家店,年交易额能达到1.5亿。今年6月获得启赋资本1000万元A轮融资,成为麻辣烫品类唯一获得三轮融资的餐饮品牌。

同样,解蜜今天的成就也与外卖有关。在解蜜麻辣烫品牌成立之前,章小蕙先成立了项目孵化公司,定位为新型餐饮品类运营商。一开始只是想帮麻辣烫品牌做增量,提供外卖服务。后来我改变了想法,做了自己的品牌。同时,我把夫妻店整合成自己的品牌,统一装修门道和店面,用自己的供应链统一运营。

改造夫妻店已经够奇葩了,所以品牌扩张很快。到2018年3月,已经有200、300家门店。就这样,解蜜逐渐积累了线上的品牌效应,然后很多加盟商开始寻找加盟商,平均每年新增270家门店,品牌规模成倍增长,现在已经成为继杨国福、肖恩之后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

△姐姐上海旗舰店,图片来源:姐姐官方微博

观察君梳理了一些麻辣烫外卖订单高的代表性品牌。如下图,可以看出,外卖人均比内餐低几块钱,娃娃菜和金针菇是麻辣烫外卖的热销菜。

2,品类创新,麻辣辣。

代表品牌:小姑姐麻辣拌麻辣烫

小姑姐是张克第二次创业的品牌。在此之前,她在郑州开了一家麻辣烫餐厅。因为对麻辣烫比较熟悉,2016年在望京附近开了“小姑墩”,也就是小姑姐的前身。夏天天气热,麻辣烫的体验还是差了点,销量也受影响。于是她改良成了不加汤的干混麻辣烫,最终把麻辣烫打造成了品牌的旗舰。

2018年初,几经纠结,张克和他的合伙人决定重塑小姑墩,推出以麻辣拌为主的品牌,并更名为“小姑姐麻辣拌麻辣烫”,全面开启加盟连锁。据张克说,小姑姐能迅速打开市场的重要原因是芝麻酱的味道。天津人的芝麻酱可以蘸天下。虽然是个笑话,但天津人对芝麻酱的喜爱可见一斑。结合芝麻酱的口味,张克优化了混合辣酱的产品,也受到北方市场的欢迎。

随后,小姑姐迎来了第一个爆发期。截至2018年底,小姑姐拥有120家加盟店,主要分布在天津、北京、河南等北方地区。如今,小姑姐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大。

△小姑姐辣辣辣,图片来自小姑姐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3.做“麻辣烫+”提高单价。

代表品牌:福客、小满娇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拓宽品类流量,提高客单价,一些品牌开始为麻辣烫寻找合作伙伴,比如福客麻辣烫。北京第一家店定位为“麻辣烫+烧烤”主题,原来37元的客单提升到53元。评价多集中在食材新鲜,品类众多,环保价值高,“有点贵,但在商场还算正常”等等。

除了主打产品麻辣烫,小满椒还配有火锅、锅盔等当地经典小吃,形成三种产品定价结构,分别是17元能吃一碗麻辣烫、26元能吃好、35元能吃高。

△图片来自图片网

现在的快餐已经进入多单元产品模式,即主食轻量化,采用1+1+1的产品搭配原则。有主食,有小吃,有饮料,让顾客感觉很丰富。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小蛮腰显然是这个规律的集大成者。

4.创新口味,开发高端食材。

代表品牌:肖恩麻辣火锅

近年来,麻辣烫的口味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一是新口味层出不穷。比如亲爱的麻辣烫,开发了厦门港沙茶味、泰国东阴宫味、韩国泡菜味等多种口味。北京的一家苏啤二汤特意加入了咖喱和乐沙口味,而超级泰式麻辣烫成为北京首家泰式麻辣烫。在深圳的一家新店,福柯在招牌上写着“水果鲜鸡汤”。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回归麻辣口味。很多麻辣烫品牌开始主打麻辣味,原料中去除了奶粉,也让口味更容易上瘾。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辣是最有侵略性的味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辣更能让人嗜味。”

因为麻辣烫种类太多了,市面上可以喝汤,回辣就不一样了。比如小满椒用湖南的剁椒味和川渝的川椒辣味作为汤底,芝麻酱的颜色会更红。

此外,麻辣烫的食材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打造了一股“海鲜风”。今年年初,肖恩·麻辣烫在哈尔滨开了一家1500平米的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麻辣烫店”。鲍鱼、龙虾、虎虾、红虾、虾、蟹、章鱼、乌鱼、扇贝等名贵食材都包含在菜单里。这家店被网友称为“麻辣烫高配版”。据大众点评,刚开业时客单价是当地其他店的1.5倍左右。

△肖恩麻辣烫哈西旗舰店,图片来源:品牌供图

其实沿海地区的麻辣烫店很早就开始加海鲜产品了,顾客的反响也很好。比如亲爱的麻辣烫上线了,还有蟹蟹优沙茶套餐,十三姨麻辣烫也推出了海鲜麻辣烫。除了海鲜,很多品牌都在想尽办法探索其他食材,比如福科推出的雪花和牛扒。

因此,在知名餐饮品牌策划人白墨看来,门店精细化、菜品更加卫生安全、食材更加品质化才是麻辣烫品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5、模式创新,以效率突破。

代表品牌:太后椒

除了口味的回归,观察者发现,在麻辣烫经营模式上,部分品牌也回归到了最早的“一口大锅摆地摊、炖串串”。比如北京的花椒太后,把传统的路边摊搬到了商场里,提前把配好食材的串串放进专门的大锅里煮,让顾客坐下来就可以选食材吃。虽然店面面积不大,只有30-40平米,但大众点评显示人均高达37+元,目前在北京有10家门店。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消费者熟悉麻辣烫的传统吃法,愿意尝试;熟菜随时在眼前,冲动消费有利于提高客单价;快速结账,提高周转率。总之,如果环境好,菜品丰富,口味有竞争力,这种模式效率极高。

△交泰侯店,图片来源:交泰侯官网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麻辣烫模式会更轻,但追求效率的背后一定是体验感。所以我们也看到一些品牌通过套餐来提高效率,同时增加水果茶、零食等产品来丰富顾客体验。

6.发展新零售。

代表品牌:杨国福

近年来餐饮零售转型趋势明显,2020年疫情将加快步伐。在麻辣烫领域,杨国福是首家开设电子商务网店的连锁品牌。今年1月,杨国福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推出自热麻辣烫。据了解,杨国福四川R&D基地有12条生产线,不仅生产麻辣烫辅料,还零售麻辣烫方便食品等食品。

不仅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成为高度标准化的食品供应商,现在又多了一个食品零售商的新身份。杨国福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19年实现营收十几亿,加盟费只占20%,零售部分(包括B和C)贡献的商业收入占了大部分。

近日,观察者君在微信官方账号看到其推出的优惠活动:新加盟商订购10000元C端产品,赠送5000元礼品;老加盟商订一万,送一万作为赠品。推广力度可见一斑。

杨国福曾表示,要通过零售餐饮实现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打通各大平台,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目前在自热方便食品领域,有海底捞、海兹锅等强势品牌,杨国福优势不明显,但这确实是麻辣烫品牌探索的又一新方向。

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麻辣烫的升级方向除了直观的环境和产品(食材)升级外,主要集中在几个方向:以外卖为主;创新麻辣食品新品类;做麻辣烫+,拓展品类流量;回归传统模式,提高效率;开拓新的零售渠道。

标签

总的来说,麻辣烫是一个可以规模化的好品类。但市场上大多数品牌通过加盟模式的粗放式发展,也造成了全品类相对落后的现实,大多数品牌缺乏强大的品质内核。就像当年杨国福喊出口号:“做麻辣烫的星巴克,让消费者觉得吃麻辣烫是一种荣誉”的时候,很多人只是笑笑而已。

虽然杨国福和肖恩都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许多城市开设了门店,但要把麻辣烫打造成星巴克那样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有西恩麻辣烫这样的品牌在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差距就是空的差距,这也是所有后来者的机会。

目前,麻辣烫市场已经从早年的高速发展进入稳定期,一级竞争市场也上升为兵家必争之地。蓝海早已变成红海,东北、华南、华东市场基本饱和。但只要有敏锐的消费洞察,稳定的供应链和品牌运营,在区域市场或差异化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

但品牌需要加强的不仅仅是品牌建设,还有产品安全、组织能力和后端供应链的发展。我们期待麻辣烫领域早日诞生下一个“海底捞”。

来源|红餐品牌研究院

写作|燕姿

设计|黄丽晖

参考数据

1.肖恩和杨国福正在争夺霸权。麻辣烫品类能否产生下一个“海底捞”?/Hongcan.com

2.年入13亿,门店5000+的麻辣烫大王是谁?/漆器订购研究会

3、麻辣烫《江湖》众生相/餐饮企业老板内参

4、1000亿麻辣烫跑马场,又一品牌获得千万融资,年增长率300%!

5.小谷姐姐创始人张克:没有一夜走红的餐厅,只有一个执着的/走得稳的诚品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