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网团购美食自助餐

未来大家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居然派了产品总监带你去了解产品和运营。

图片[1]-糯米网团购美食自助餐-华夏美食网经过前两次的大致分析,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家公司是怎么做的。先说美团,美团有四个独立的事业部,美团。com,美团外卖,美团酒旅,猫眼电影。

美团。com负责整体品牌流量导入。它的主营业务是传统的本地服务业务,电影团购也是本地服务非常大的一个品类。而传统的团购解决方案,在电影票业务上的用户体验非常差,用户需要到指定的地方用团购券兑换电影。这个过程在周末可以达到一个小时。随着线上选座的兴起(主要需求是速度快,自助取票大大节省了线下验证的时间),美团把这部分做得比较好的业务拆分成独立的业务部门,也就是现在的猫眼。外卖也因为自身模式和“团购”的区别而独立。葡萄酒游原则上不属于本地服务,但体验类似于团购和网上预订,但业务逻辑上应该是独立的。毕竟开美团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吃喝玩乐的本地人。同时外出游玩有少量需求,但当地酒店预订应该与美团当初的定位一致,所以逻辑上美团应该与其目前的设计模式一致。通过美团的巨大导流,进入美团APP或者美团。com。人们告诉他们,美团细分了体验更好的app,分流到其他app上,从而完成了一个生活服务平台巨头的地位。

但是美团APP的设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体现这个战略逻辑。它在一个维度上列出了外卖、葡萄酒之旅和电影等当地服务类别。用户不应该在这种展示方式上产生“这三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印象,这在战略上是成功的,但在战术上没那么难。在这里,如果我是美团的产品,就要明确美团APP的导流任务。在维持美团主体的服务任务,也就是本地生活,在最高展示位置(包括本地酒店、电影、外出团单)后,这三个板块又分成不同的话题,形成差异化。用户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打开美团APP的目标,还会产生美团其他产品在细分领域体验更好的概念。

无YY策略,从实用角度看,现有美团IOS APP的整体架构。首先,美团APP(除北京外,北京有五个)有四个一级界面入口,分别是“首页”、“商家”、“我的”、“更多”。

“主页”和“主页”由导航栏、一组可以滑动方式显示按钮、各种推广部分和热门频道组成。

导航栏包括:城市选择栏、搜索框、二维码关联、消息提醒。

交互逻辑如下:城市选择栏的下拉列表包含了当前城市的所有细分区域,然后提示按钮更改城市。(我测试了他们城市异常处理的逻辑。第一天,我把我的城市换成了北京。第二天早上第一次登录的时候,提示我城市选择和我现在的城市不一样。我问是不是改了,我点了是。之后我又刻意选择了另一个城市。然后无论我在后台关闭程序还是重启手机,都不会提示我是否换城市。考虑到服务器的压力,这个验证在手机端更合理。我的假设是手机上有一个定时器,每次位置更新的时候都会启动。这是一个IF逻辑,定时器状态控制是否弹出切换城市的需求。这个函数很小,但是细节显示算法有所改进,这也很符合逻辑。我改变指定城市的城市选择是合理的,比如出去玩,给朋友买礼物,但是对应的是这种特殊的需求。

然后是搜索框,其中添加了一个焦点事件。搜索框选中后,会切换到独立页面,显示热门搜索和用户历史搜索内容(我个人认为需要将搜索内容与固有属性进行对比,然后将匹配的属性项固化到相应的维度中)。

二维码相关的选项有两个:扫描二维码(扫描别人)和付款码(别人扫屏),但是美团的付款码体验远不如支付宝好。支付宝点击支付码时,将屏幕亮度提高到最大,扫描结束后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亮度。这样的设计为扫码支付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光线太暗导致多次扫码不成功。同样,扫码过程中也需要打开手电筒,目的相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这两种体验对用户没有伤害,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支付宝是打开后者手电筒的一个选项,我个人觉得可以不给用户这样的选择,因为至少我没有考虑过要这个东西,还不如当个傻子)。

消息提示(我个人不明白这个东西的定位是什么。我的消息提示显示我已验证消费的优惠券、促销通知等。我个人认为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我的”栏里,为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家庭导航条腾出空间)

然后是可以滑动显示的按钮集合,比如食物;电影;酒店;休闲娱乐;烧烤烧烤;自助餐;KTV火车票;火锅;小吃、快餐(阿西巴…还有一页。5月2日更新:新版本有3页…);周边游;旅游业;鲜花;美女;足部按摩;美发;购物;洗澡;折扣将支付帐单;全品类(我要吐槽这个全品类,真的有人点过吗?做测试看内容的时候点进去过一次。因为注册了,所以不知道最后一栏其实是a all categories。。。。。),这个东西的设计目的应该是提醒用户我们APP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但是平铺没有重点(有人肯定会觉得有重点,确实有顺序,但是他没有突出战略分类。也没有合理的逻辑与用户进行交互,因为这部分本身就告诉用户一个APP里有什么,优先级肯定是总览,没那么刺眼)。一个一个看真的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吗?(如果是我,我会根据策略本身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吃、喝、外卖、旅行,然后进行逻辑递进的选择和过滤,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在测试的时候,我也回了一个问题。点开美食,在搜索框里输入美食,居然会产生不同的界面,这让我很纳闷。搜索本身并没有固化搜索维度,导致搜索在数据库中只返回一些带有搜索内容的店名,但是搜索提示明明有类别,为什么还要按照这个逻辑来设计搜索呢?这是一个问题。用户是要烧烤还是要一个名字叫“烧烤”的店?我觉得是前者,所以搜索这个自然要回到烧烤,所以这部分逻辑是有问题的。

然后是运营管理板块:知名店抢购,天天特价,一元吃等等。,感觉有点乱。知名店也在团购价的基础上打折,特价每天都一样。一元吃,逻辑上是新客户专属,但推广部分没有说明这一点。同样,推广最重要的场景信息也完全没有。比如汉堡王推出的8元可以买两个圣代。谁会买这首单曲?已经在汉堡王消费过的人和去逛街解渴的人也会买。所以本质上是购物伴侣是合理的(因为店内的海报已经针对进店的顾客进行了改造)。应该在APP中告知用户,购物时可以直接选择这些方便的小东西,提高购物的舒适度(比如设置了一个类似扫街零食的板块,专门团购购物时可以拿在手边的零食)。但是这个团单推荐在哪里呢?在流行的团购中…没有重点。当然,这部分设计与产品设计本身无关。这里有些空位本来是留给运营商做常规事件营销和细分市场营销的,但是事件营销应该是有相关场景的,比如名店抢购,天天特价,这些都是限时特价,但是他们的展示让我这样的用户对他的内容的区别没有概念。虽然我点进去的时候最初的显示很不一样,但是搜索和过滤的缺失让我看了两页就关闭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我理解美团本身的逻辑。这是为了商家的营销,也就是帮商家做入口,拿点广告费。但如果没有特别的区别,就不要把它们列成几个没有本质区别的板块。逻辑上,我们的思路应该是,折扣和品类应该是互斥的。在打折的逻辑下,应该细分品类,或者突出精品品类,提升这个推荐的价值。同时,用户必须看到自己当前页面的显示逻辑,而不是简单的堆叠。这也应该意味着,虽然相应的板块在售,但也需要在售内进行细分,或者直接应用搜索和筛选的集合或者手动指定板块的内容。

不过下面几个板块还是不错的,比如海鲜垂直推广-海鲜八折,电影票推广-青春不迷茫,机票推广-抽奖中奖免费等等。

优化方案:见下文。

“商家”

然后看下一个一级界面入口“商家”。导航栏包含一个地图显示按钮、一个线段选择控件和一个搜索提示按钮图标。然后包含筛选商家的主要部分,包括筛选属性的选择和结果的展示。

从这个栏目的设计来看,我的感觉是,它的目的是让用户直接使用美团设计的属性维度来筛选自己想要的结果。

地图显示当前筛选结果在地图上的位置,但这种显示并不是第一次映射到店铺,除非地图上显示的图标可以点击跳转。这个产品的设计逻辑是我们在筛选框中完成我们所有的属性需求,然后再看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在整个筛选中占据了较大的权重。但是,既然地理位置占据的权重更大,为什么不先确认地理位置,再放合适的店铺呢?所以这个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

然后就是“所有店铺”和“折扣店”:我个人感觉他的搜索和首页有冲突(我猜数据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我打开首页,看到最醒目的就是搜索框,所以很大一部分搜索和筛选任务都是直接从这个框里拿走的,剩下的就是除非有足够的差异化提示,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感觉到这种差异化,很难点击这个界面入口,虽然美团在这个界面上也显示了差异化。从名字上看,这两个应该也是正常展示和推广商家的区别,但是无论我在Xi安进入这个栏目还是在北京进入这个栏目,我都没有在这两个栏目中看到“折扣”的体现,因为这种区别本身并没有体现出来——优惠商家没有折扣群列表,这让用户非常困惑。怎么才能算优惠商家呢?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用户自然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不会再进入这里。

解决方法:见下文。

“我的”

之后再看下一个一级界面入口“我的”,里面包含了几个主题:会员体系、订单管理(美团票的管理)、代金券、今日推荐(当然这里卖的没什么问题,但是我总觉得怪怪的)、客服、商家入驻。

界面设计上

导航栏的最右边有两个按钮。这些设置与您的帐户系统相关。美团包括用户名、常驻城市、送货地址、生日、手机绑定、登录密码、安全问题。(我来说一些我认为不合适的问题。首先,你真的需要修改用户名吗?一开始,我还在纠结这个用户名是什么。测试发现其实是一个有账号密码的账号,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用户名+密码登录,也可以用手机或者邮箱+密码登录,但是…我觉得没多少人做。。。当然这也可能是当初设计留下的坑,因为目前不影响用户的实际体验,目前也没有动力去改变。第二,我觉得既然是会员制,昵称和账号一定要分开。成员本身是出于个性化的目的而定制的,它们的名称不能更改(因为主键的冲突)…个性化金额是多少…第三,是城市常住户口,这个其实没必要显示,因为他们登录就能得到自己现在的位置,(安全的话就更没必要了,这是APP体现的一种行为信息。而不是像父母名字这样的确认信息,行为本身并不是用户自己定义的,而是在用户实际使用时产生的。其次,这对选择城市的逻辑没有任何贡献,因为无论用户生活在哪个城市,只要他现在不在,显示的城市内容应该还是当前城市)

页面主题部分:先显示用户名和会员等级,点击后再显示会员信息、会员策略、权限和成长任务。我还处于会员制的学习阶段,最近还是有几个会员制的模式。我来说说我对这个系统设计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的是,商家端所有会员体系的目的都是吸引用户多消费,提高用户粘度;客户的目的是享受折扣、活动和特权。

美团的会员级别和消费成正比,没有问题。会员特权包括,会员商城,身份铭牌,积分现金等。获得积分的方式是消费后返还,同时好的评论会获得更多。这种鼓励会促进更多高质量的评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我直到昨天都不确定如何获得这个积分,同时对于积分本身的使用,我看了一下美团的积分商城。除了换购的促销产品,只有一次抽奖,但是抽奖体验很差。点击抽奖后提示“请稍等”然后未选中。这个过程是不透明的,同时在过程中也没有给用户任何反馈(即使做一个假转盘也不错,毕竟做一个转盘也不难)。用户对积分的期待就不说了。你是如何赢得一个6S的?相反,你说,“嗯,这看起来很有趣。”不贵,但看得见摸得着。这是积分返利的合理设计。

解决方案

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们诱导了大家贪小便宜的心态。9分购买基本没什么限制,很难抢。不过大家都知道,确实是有形的奖品,大家都喜欢用这个功能。同时这些点本身也不会被虚增,因为对于用户来说,100元左右的市场价(网站价,实际价值估计是标示价的1/3)。东西大概需要3000-3500分,也就是说1分等于3分左右的软钱。同时计算20元反1分,也就是说,如果计算实际价值,返利只有千分之七点八,(用户不在乎信用卡消费,银行只能拿1%)。即使实际比例是1W,也会反过来。10W才100元,这个消费对应的返现本身真的很少。但如果换个思路,返现本身就是刺激消费,增加使用频率,而银行本身的收益就是客户价值*使用时长,隐形条件,用户群体数量。这里用户自身诉求不同,有客户价值的客户对兑换本身不感兴趣,服务比兑换更重要。对他们来说,优化会员分工,提升服务和享受才是重点。对于小用户来说,他们积累积分进行大额兑换是不现实的。同时,人的短视让这种积累更加不可能。对他们来说,抽奖和小积分抢购是更有趣的行为。同时,这些用户的利润更多的是基于人数,人们会使用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积分活动。所以9分凸显了他的价值。实际消费180元有机会直接买一杯咖啡(虽然需要抢),但是用户看得出来逻辑上是有希望的。这样一来,只要单月9分的实际金额大于当月的收入,系统就可以良性运行,具体看数据。

代金券的使用逻辑有一些瑕疵,比如之前送的海鲜季食品代金券,但是对于哪些可以用却很困惑。只需添加一个使用按钮,就可以跳转到可以使用代金券的位置。同时,对应可以使用的团单,并没有提示可以使用优惠券,但是在优惠条件满足之前,使用任何优惠券都是不现实的。同时,美团也不缺乏购物车的概念。意味着用户要补单,同一件东西只能买几次…阿西…总的来说,美团的代金券设计和体验并不完美。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在优惠券显示页面中的每个平铺优惠券的后面添加了“使用”选项,并且数据库具有由用于查询的使用优惠券定义的字段。显示逻辑类似于搜索结果,这样用户就可以知道有活动可用。(新版本增加了这个搜索,但是并没有在车票本身的显示逻辑中增加一个条目。)

联系客服,他会把一些最应该问的问题细分成几个话题,固化成Q &;a直接表现出来。用户不能直接点击联系客服,而是要浏览所有固化的内容(也就是在页面底部),才会显示联系客服按钮。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但我个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之后店铺就入驻了。点开之后会提示选择旅游或者美容院,然后会要求你下载美团开店宝的一个APP,然后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宝宝还没有开店。。过程没办法体验。

“更多”

之后还有最后一个一级入口。这里的“更多”更多的是关于APP设置级别的一些设置,工具的一些附加功能,以及反馈。

设计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只是觉得…真的要浪费一个一级入口。

详细展示页面

入口之后,再来说说店铺的详细展示页面。美团包括以下内容:店铺照片、评价、人均消费、月销售额。这些数据从整体上描述了一家店的口碑和大致情况,其次是具体位置和如何联系,店铺是否支持在线排队、团单和推荐菜品,然后是详细的评价,然后是“四处看看”。

逻辑很清楚。先通过照片评价介绍店铺概况,用户感兴趣后再看位置。如果是接近自己的,继续看。组列表显示出来后,将是一个具体的评价。这部分会加深用户对这家店的偏好或者离开。关键是要就近找。这是一个很好的功能。正如我在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打包需求,最好是通过几个团单一起解决用户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的活,但是逻辑上这个功能的入口位置有问题。用户可以查看店面的时候需要查看这个街区吗,还是付款购买后显示逻辑提示用户团单附近有更多活动比较好?当然这也是数据解释,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也是可以的。同时,购买后会显示“买这个团单的人也买了”的结果,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显示的结果本质上是他们之前买的,而不是这个订单附近的,缺乏一次性消费的关联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应该是同时买的,或者这附近的热门团单应该和地段有关,或者地段有关,同时同一品类应该有,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喜欢。

购物车

说完了,再来说说美团没有的东西,购物车。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功能真的没必要,因为用户是在一家店消费。当然,他们只需要一个团单或者一叠相同的团单就可以在一家店消费。不过,提前购买的话,购物车还是相对有用的。我们可以推荐用户打包,比如吃完饭去唱歌,去蒸桑拿。这种组合的消费形式,也就是说购物车本身也可以增加一个位置相关的推荐,然后就可以提高购物车的客单价。

交互?平台体验!

虽然我讲了很多体验问题,但其实美团的平台最大的体验其实是门店的数量和质量,这些都是产品经理无法企及的。优化这个平台的产品之间的互动当然是一种方式,但核心是平台两端的数量和质量的匹配,这也是美团优于糯米的原因。写完第一篇文章,和糯米一线团队的一个成员聊了聊。如果他说的是真的,美团在这方面确实优于糯米。排他性协议是美团的起点,也是他的壁垒。希望美团能越做越好。当然希望多向美团学习~

等我下一篇关于糯米体验的文章~因为美团体验字数太多(7K)~所以我个人的解决方案会在下期发布~,解决方案先留空白~

作者:崔伟(微信号Sre_John),找实习的菜鸟,欢迎交流~

本文由@Sjone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